排球犯规和违规
1. 发球犯规
以下情况被视为发球犯规:
(1) 击球时未将球抛起或让持球者解围。
(2)双手击球或单手抛、推球。
(3)上菜顺序错误。
(4) 发球员击球或脱球时触及球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外地面。
(5)第一裁判员鸣哨后8秒内发球员未击球。
(6) 球被抛起发球,但没有击中球。
2、发球击球后犯规:
发球后下列情况属于犯规:
(1) 球触及发球队员或未穿过球网垂直面。
(2)球触网并落在对方场外,为界外球。
(3) 球越过发球的个人或团体(发球时,某一球员或两名或以上球员站得很近或挥舞手臂、跳跃或移动以阻挡接球球员) ,并且球从他或他们的上方飞过),则构成个人或集体发球掩护犯规)。
3、发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一)发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判定,发球和击球后的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和司线员判定。
(2)如果发球犯规与对方走位错误同时发生,则先判走位错误。 如果发球击球后犯规与对方站位错误同时发生,则先判站位错误。
(三)有下列情况时,第一裁判员应再次鸣哨发球:
①第一裁判员尚未吹哨,但发球员已发球。
②特殊情况(如运动员受伤、球滚入场地等)。
③ 第一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后,第二裁判员鸣哨中断比赛,允许一方请求暂停或换人。 第一裁判员不允许中断比赛的请求。
(4) 当等待发球的球员进入发球区并拿到球并做好准备时,第一裁判员将鸣哨。 接球队伍就位。 哨声响起后,第一裁判默数8秒。
(5) 发球员与场上本方后排其他两名球员没有站位错误。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轮换失误犯规:
(一)未按照备案表记载的顺序送达的。
(2) 发球方得球后,其他队员继续发球。
2、旋转失误的裁判方法
(1)比赛中,犯规主要由记分员发现。 球出手后,记分员应吹哨中断比赛并向裁判员报告。
(2) 轮换失误犯规的处罚由第一裁判员鸣哨决定。 结果是丢球,对方得分,对方发球。
(3)将队伍放回正确位置。
(4)如果记分员能够确认得分是在失误过程中得分的,则该队在失误过程中获得的得分将被取消,对手的得分有效; 如果记分员不能确定得分是在错误过程中得分的,则只判一球。
(5) 如果一轮或一场比赛结束,选手更换区域或退场,则得分、轮数和比赛结果有效。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走位失误犯规
(1) 发球员击球时,场上其他球员未完全站在场区内。
(二)未遵守“前排球员至少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后排球员的双脚更靠近中线”的规则。 规则规定位置4与位置5比较、位置3与位置6比较、位置2与位置1比较时出现位置错误。
(三)不遵守“每名左(右)球员至少有一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球员的脚更靠近左(右)边线的规则。规则规定,位置3为与位置4相同,位置3与位置2相同;位置6与位置5相同;位置6与位置1比较,出现位置误差。
2、位置错误犯规的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观察发球方是否犯规,第二裁判员观察接发球方是否犯规。
(2) 球员的位置是根据他或她的脚接触地面的位置来确定的。
(3) 击球瞬间造成位置错误犯规。 击球前后没有位置误差。 击球后,球员可以在场上任意位置和无障碍区域内自由移动。
(4)位置错误犯规的处理方法与旋转错误相同。
1. 组合犯规
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但如果球员(拦网球员除外)连续击球两次或连续触球身体的不同部位(第一次击球除外,以相同的动作击球) ),这是双击犯规。 。
第一次击球时,允许球员在同一次击球动作中连续用球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 连续犯规的裁判方法:
(一)第一裁判员负责连续犯规的判定。
(2)第二裁判员可以用手势向第一裁判员表示背对第一裁判员连续犯规,但不得坚持这样做。
(3)第一次击球时,无论是上手传球还是身体其他部位触球,只要是一个动作,就没有连续犯规。
(4)第一裁判员应注意观察判断第二次、第三次连续犯规。
2.持球犯规
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但必须击球,不得接球或投掷,否则为持球犯规。 持球犯规裁判方法:
(1)持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处罚,其他裁判员不得对持球犯规进行裁判或手势。
(2)判断持球的主要依据是球是否靠在身体上。 合法击球是单次反弹动作,而球犯规是先停球(接球或投掷),然后击球。
(3)第一裁判员应根据比赛的不同性质和对象来确定持球,掌握判定的“尺度”。 双方之间要保持一致、一致。
(4) 第一裁判员必须明确本规定的目的是鼓励防守。 因此,当球员第一次击球或救出危险球时,应放松判断并给予鼓励。
3、击球犯规、同时击球和裁判方式造成的击球犯规四次:
(1)每队最多可击球3次(不包括拦网),将球从网上方击出并从网区回击对方。 如果击球次数超过规定次数,将被视为四杆犯规。 第一裁判员对四次击球犯规进行处罚,第二裁判员可以发出信号。
(2) 如果队员在同伴或比赛场地内任何物体的支撑下击球,则为用球犯规。 第一裁判员应对击球犯规进行处罚。 如果运动员在击球时跑出场地,例如在护栏外或看台上,这种行为是规则允许的,应该受到鼓励。
(3)同时击球
① 同队两名以上队员同时触球,计为两次以上击球(不包括拦网)。
② 同时将球击到网上后,球落入场内,比赛继续进行。 赢得球的球队可以再击球三次。
③ 同时击球上网后,如果球落在甲区外,则视为乙方将球击出界外。
④ 如果球同时击中球并触及旗杆,则视为双方出界,重新发球。
⑤ 同时击球上网,造成持球犯规。 将判双方犯规,重新发球。
排球比赛中球员轮换
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分站前排和后排。 比赛由发球者后排右侧的球员发球开始。 换发球时,双方球员必须在同一场地内按轮换顺序就位。
只有在换发球时才进行位置轮换。 如果一方连续得分,则不进行轮换。
最靠近球网的三名球员是前排球员,他们的位置是4号(左)、3号(中)和2号(右)。 另外三名球员是后排球员,他们的位置是5号(左)、6号(中)和1号(右)。
描述场上位置时,一般情况如下:
(数字为顺序,
o---+------------------------+---o
||
|(4)(3)(2)|
|D主C二B副|
+------------------------+
|(5)(6)(1)|
|E副F二A主|
+------------------------+
排球运动员之间的分工意味着他们只能在球场上的特定位置上发挥最大的贡献。 这些立场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到过。 但排球有回合,随着回合的轮换,球员在球场上会处于不同的位置。 出于技战术的需要,球员需要变换位置。 位置的变化总是发生在发球员触球后。 当己队发球时,球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换位——此时的换位发生在同排之间,即前排主攻移动到4号位,副攻移动到4号位。 3、二传/接发球移动到2号位,后排二传/接发球移动到1号位,主攻移动到6/5号位,自由人移动到5/6号位。 麻烦在于接发球。 前面说过,现代排球队最多只有三个人接发球。 这时候就要充分利用规则了——只要同排的三个人保持从左到右的相对顺序,同排的两个人保持从前到后的顺序,任何位置被允许。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比赛中看到许多玩家站成一堆。 当一次进攻完成而没有击杀时,队员们会尽力回到发球时最熟悉的位置,并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
如果发球者触球瞬间的相对位置错误,则失分。 因此,位置变化必须准确、快速。
设置接发球时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让接发球好的球员负责尽可能大的场地,保护接发球能力较弱的球员; 其次,让接发球的球员处于方便进攻球员进攻的位置,也方便进攻球员进攻。
接球后,进攻自己; 当第三传球者和第二传球者在后排时,必须考虑第二传球者传球的方便性。
“自由球员”或“自由球员”()是国际排联在199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上试行的一项规则,称为自由球员()。 自由防守球员的作用是加强防守,达到攻防平衡的效果。
排球规则的发展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由美国卡梅伦先生(JY)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 当时规定采用“轮换制”和“每场15分”。 1918年又规定场上球员人数为六人。 从此,六人排球开始风靡欧美。
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是排球运动的发源地,其青年协会是第一个传播这项运动的组织。 ____青年协会军官、传教士、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的毕业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陆军都成为排球运动的早期传播者。 排球于1900年首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球运动通过美国陆军传入欧洲。 排球运动何时、何地、由何人传入中国,无从考证。 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排球活动就已在中国南方的广州、香港等地开展。排球运动传入中国初期,除了由一些教会学校、基督教会在推动和传播这一项目方面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排球运动于1900年传入亚洲,发展初期,场上参赛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美排球介绍人F&S Brown先生介绍,“当时,有“美国的体育馆更适合6人排球。亚洲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户外打球。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大多数人都可以参加排球。” 因此,F&;S Brown先生和F&;H Brown先生将16人制排球引入了菲律宾和日本。 因此,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演变为12人制,第八届远东运动会演变为9人制。 1927年远东运动会。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的全国体育职工夏季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六人排球的规则和比赛方法,并制定了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规则和比赛方法。 1951年正式采用一人制,从此,六人排球逐渐在全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