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恩与吴小龙合影。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直到现在,李正恩仍然不明白,这场从他记事起,甚至从他父亲记事起就一直举办的“6月6日”大班村篮球赛,为何突然在网络上如此火爆?
作为大班村这一系列足球赛的组织者之一,也是大班村篮球队的队员,他根本不知道BA村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有很多村民来看,所以叫‘BA村’?”
初出茅庐的李浩轩篮球技术不如父亲李正恩,但9岁半的他更加理解了“村BA”的概念:“村BA就是我们村的篮球比赛。因为它是在村子里玩,就叫村BA。”
李正恩从来没有想过“乡村BA”是否火了,因为这并不影响他和儿子继续打篮球,更何况“6月6日饮食节篮球赛”是否有网友和在线观众”,都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太班村,这是一项传承了近百年的传统活动。
与李正恩不同,同为组织者之一的吴晓龙对外界的变化更为敏感。 作为一名出村的大学生,他相信这场“大火”可能会给这个贵州东南角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带来一些改变。
独特的地质气候和苗族传统,造就了大班村独特的民族风情。 作为连接凯里、台江、镇远、格邑、施东、开唐等周边城市的交通枢纽,每逢炎热天气。 夏天,各个乡镇的篮球队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向大班村,带着篮球,竭尽全力为自己的球队赢得比赛。
而观众们也会心照不宣地围着体育场,树木、屋顶、山坡上永远都挤满了观看比赛的村民,年复一年。
大班篮球队进行日常篮球训练。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BA村”的魅力
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请假回家参加足球比赛
李正恩的家位于大班村口第一个红绿灯处。
再西南2公里处,是大班村“6月6日饮食节”篮球场,是今年夏天最受欢迎的篮球比赛的场地。 比赛结束后,体育场右侧的墙壁上被涂上了红色的“中国‘村巴圣地’”字样,成为游客签到拍照的背景。 两项新体育场的建设计划也被搁置进行宣传。 。
游客在大班村网红体育场打卡拍照。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一个月前,前面的路上停满了车,都是赶着来看比赛的人。” 李正恩站在路边打着手势,虽然前面的路已经随着《村BA》平静的结束而恢复了。 但他仍然记得当时比赛的热闹场面。 “看台无法容纳这么多人。 山坡上已经有人了。 许多人跑到附近居民家的屋顶上探出头来观看。 还有不少小伙子挂在树枝上观看。 ”。
与涌入村里观看比赛的球迷呼应的,是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参加比赛的球员。 “打球的球员很多都是村里的年轻人,平时都在外面打工,每年比赛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会抽出时间回来参加比赛。” 李正恩说,包括远至广州、东莞的地方,还有凯里、贵阳等省区。
为什么年轻人愿意请假回家乡参赛? 李正恩最明白。 “很多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都是打游戏长大的,对篮球非常热爱。年轻人也是球队的主力球员,回来参加比赛也能增加球队获胜的概率。”
吴小龙参加“村BA”比赛时获得的证书。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比赛结束后球员们还会烧烤、吃饭、聊天一整夜,热闹非凡。
李正恩表示,这也是“村BA”影响下大班村“天亮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常年难得相聚的队员回到家乡,有说不完的话题,总感觉就像时间过得太快一样。 “比赛结束后,大家一起总结,不知不觉就坐在球场上聊天到天亮。”
年轻时的李正恩也痴迷于参加足球比赛。 2004年,他在广东当辅警,6月6日就必须请假回来打比赛,从未缺席过一场比赛。 “在村里打球还不够,就开车去100多公里外的一个村子打球。最远去的是安顺,有200多公里远。”
今年的《乡村BA》中,李正恩参加了中年组比赛,经过8场比赛获得亚军。 类似的结果经常出现在他参加的比赛中。到了40岁,李正恩觉得无论是否进入决赛都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只要踢球的时候开心就好。在这个年纪,结果并不重要。”
虽然年纪大了,但一旦穿上队服,站上球场,他一定会全力以赴。 这也是“村BA”历代球员传承至今的篮球精神。
“在准备和参加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总共减掉了十多公斤。比赛结束后,我每年都会减肥。” 在“村BA”赛场上,选手之间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对抗。 李正恩说,这也是一种“进取心”,“除了篮球,我们每逢节日还有斗牛、斗鸡、斗鸟等比赛。这种追求对抗,是我们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传统。” ”。
这一传统不仅体现在各种比赛项目上。
台江县环城路上,引人注目的巨幅石刻《苗族五次大迁徙》记载了古代苗族首领蚩尤带领族人斗智斗勇的迁徙故事。 时至今日,开拓进取、勇敢战斗的品格依然流淌在台江苗族同胞的血液里。
台江县石刻蚩尤。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和大多数“村BA”球员一样,从小就被父亲扛在肩上看篮球的李正恩,早已埋下了打篮球的种子。 他最喜欢的篮球明星是科比·布莱恩特,“因为科比·布莱恩特打篮球。” 做得好”。
没有专业教练、自己练习的李正恩,由于打球方式错误导致双手小指骨折。 “我当时没太在意,手上绑了胶带,继续打球,球被击中了,但我的手就这样了。” 李正恩举起双手,李正恩的两根小指关节处明显外翻。
李正恩在打篮球时摔断了小指。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在黔东南,建设“村BA”不仅是民族传承,更是自信源泉。
“虽然村里有很多球队,但大家都会讨论,知道谁打得好。小时候,村里人都叫我‘小科比’,连我老婆的弟弟都知道我打得好。” 程佳后来,李正恩减少了出县打比赛的次数,尽量在离家近的地方打球。 我们也会更加注重“村BA”的组织和筹备。
“当我在学校开始参加比赛时,只有两个组别:公开组和女子组,但这很不合理。” 2008年,为了让全省范围内更广泛的选手参加比赛,李正恩、吴小龙等“村BA”比赛的主办方联合调整了参赛组别,新增了三个组别: “青年组”、“乡村组”、“中年组”,提高参赛者和观众的体验。“今年参赛的队伍有近200支,大部分来自外乡镇,还有数以万计的观众。 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人观看比赛。”
见证“村BA”
不管多拥挤,村民都会给他留位置
2022年7月12日下午5点,大班村“村BA”第一天赛程进行到一半,体育场已经被包围。
看着夕阳西下,李广发开始收摊,去体育场看比赛。 他从不担心自己挤不进去,或者没有座位看比赛。
大家都知道,李广发的“观众地位”非同一般:当这位91岁的球迷慢慢出现在场上时,工作人员总会给他找一个视野好的观众席。 “这样的地方不多,都是给我们这样的老人保留的。几十年来,不管多么拥挤,村民们总会给我留个位置。”
对于李广发来说,1961年是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李广发讲述了61年来观看《村巴》的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那年,他在邕江、贵阳打工后,回到家乡大班村。 从那一年起,他就成为了“村BA”最忠实的观众,晚上都会去球场看比赛。 清晨回家睡觉时,我感觉自己已经60岁了。
李广发回忆,当年他第一次回到大班村看比赛时,还没有现在使用的篮球。 比赛所用的球是用一层层的棉花和破烂的衣服包裹起来,卷成一个球,用绳子固定,就形成了棉球。
“这个篮子不是现在的篮球架,它是用竹子和藤条编成的,编成藤圈,用木板固定,用木杆插在地上。”
这大概就是《村BA》的原型。 李广发表示,没有篮球的比赛是“热闹的”。 “当时比赛没有规则,裁判也不专业,但还是有很多人观看。”
从1968年开始,大班村的篮球比赛开始进行职业篮球和篮球比赛,李广发感觉比赛越来越精彩。
时代在变,“村BA”也在变。 “现在是好时光,球场更好了,人也多了,现在比赛也更好了!”
说完这句话,李广发激动的咳嗽了两声。 长长地吸了口气,他继续说道,6月6日篮球赛结束后,外地的球队来到村里,他又看了一遍。 几天。 “两周前,有一支广州队过来和大班队比赛,他们也打得很好,扣篮也很棒!” 这是“村BA”比赛的精彩和观众热情辐射全国的结果。
8月初,广东顺德男篮前往大班村,与当地球员举行了一场交流赛。
一个村庄有了故事,就有了凝聚力,而《村BA》无疑是大班村最有力量的故事之一。
从未打过篮球的李广发见证了乡村比赛每一个细节随时间的革新,而观众则是“乡村BA”如此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看比赛的人群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遍布全国。 银幕背后,全国乃至全球更多的人成为了《乡村BA》的观众。
李广发并不关心“村BA”出圈。 他只关心明年夏天是否有精彩的篮球比赛。
91岁的李广发在街头摆摊。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乡村BA”继续
传承了近一百年的大事,在我们手中不会改变。
“村BA”突如其来的流量和关注度,还是会让一些大班村民不知所措,吴小龙就是其中之一。 自7月21日篮球比赛结束以来,他接受了至少十家媒体的采访。 “已经有十几家媒体约见了我,甚至还有更多的人每天给我打电话,在网上给我发私信。”
作为一名走出村的大学生,现在是一名体育老师,他会以友好的态度接待每一位来访的媒体。 他觉得这次“村BA”的出现可能会给村里带来一些改变,他也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把可能的改变变成现实。 “外地来的人多了,买一瓶水、吃顿饭、加个油,都会给村里带来一些新的收入。”
“很多人都在问我,赢得村BA冠军的牛现在在哪里,但那是‘美丽乡村’篮球赛的奖品,和我们村的篮球赛不是同一个比赛。” 吴晓龙说,由于今年台湾盘村6月6日的“吃年夜篮球赛”在网络上很火,所以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的半决赛和决赛也移师到了大盘村。
事实上,贵州的“乡村BA”不仅仅在大班举办。 在黔东南州,篮球比赛根据不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区举行。 “比如,格邑镇目前正在举办‘七月半’篮球赛,过一段时间,其他乡镇、村庄也会举办‘九九’重阳节篮球赛。”
吴小龙是一名老师,但他从不放暑假。 每年,足球比赛都会占用他一个多月的假期。 “每年不管多忙,我都要抽出时间来组织这次篮球比赛,亲自去参加比赛。因为对于我们村来说,这场比赛是一场能够团结我们青少年、团结全村人的比赛。”
在大班村,筹集资金举办比赛似乎并不困难。 在村子里,每个人都齐心协力,都想为游戏做出贡献。 “今年的足球比赛我们也在筹款,每户好像都捐了几百块钱,在外打工挣钱多的年轻人还会再捐几百块钱,大家都非常愿意捐这个钱。”为了让家乡更加热闹一点。”
村民们筹集的资金不仅会用来把“村BA”捧上台面,还会用来给球赛中获胜的球队发放奖金。 吴晓龙直言:“我们的比赛无法给选手们提供太多的经济帮助,今年的冠军只拿到2万元,这是整个队伍的奖金,以前奖金就更少了。”
“6月6日新吃节”篮球赛的宣传工作也很简单。 在村公告栏、村市场门口张贴注明比赛报名、开始时间和方式的海报,或者由组织者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呼吁参赛者比赛将完成。
与其他乡村赛事不同,线上线下拥有数亿观众的“乡村BA”并没有赛事相关赞助商。 “几乎没有赞助商。 今年的比赛只有一家公司,给了我们几百块钱给参赛队买点水,然后在球场上挂了横幅。 没有通过线上渠道进行促销。 ”
吴小龙回忆,“村BA”比赛结束后,贵阳一位运动器材经销商主动联系他,并表示在比赛过程中看到篮筐因扣球而变形,导致比赛暂停。 比赛暂停,直到工作人员修好篮筐。 继续,所以我想送给大班村一套可以用来扣篮的篮球架。
大班“ BA”体育场后期改造计划的公示牌。 (封面新闻记者拍摄)
面对随之而来的流量赞助,吴小龙有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坚称大班村的“村BA”不会改变他们手里的传统本质,更不会发展成商业化的足球比赛。 “对于我们当地人来说,这是一项历史悠久、需要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活动,也是我们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克服重重困难,继续举办的主要原因。”比赛。”
外界的期望落在了吴小龙的肩上,如何更好地传承大班村的文化文脉。 这种责任感被他形容为“弦上的箭”。 “上一代的球赛组织者也会鼓励我们,他们会说现在条件这么好,打比赛应该比那时候容易多了。以前我们连足够的球都没有。”没饭吃,又照顾不了家人,他们还能把这个游戏拼凑起来,就这么干吧,现在有吃有喝,衣食住行了,但还是不行举办一场篮球比赛,如何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和体育,是成年人的事。 像父亲一样喜欢科比的李浩轩只想着如何成为大班村的“小科比”。
8月19日早上8点,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但天空已经开始炎热。
拿着今年“村BA”半决赛使用的篮球,李浩轩独自乘坐凯里9路公交车来到篮球训练基地,参加今年暑假最后一周的篮球训练。 这次一小时的往返也将成为他前往“村BA”赛场之旅的一部分。